本節簡介:通過案例講解公園不同空間的銜接過渡和轉折,以及根據不同觀賞角度所衍生的不同造景手法。
本節課同學們做的筆記 點擊播放按鈕可自動定位到對應時間進行播放
公園空間的轉折(急轉/緩轉,兩空間差別不要太大)。公園綠地景觀規劃設計造景手法:1、動賞與靜賞 視角和視野;2、觀賞點(亭、軒、臺、廊、廣場等)和觀賞視距;3、平視(多安靜休息區)、俯視(深遠凌空感,險峻緊張征服感)、仰視(雄偉莊嚴)。
在公園的規劃設計中,用盡量多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變化,因地制宜的創造仰視、俯視和平視風景,使游人的觀賞視線產生豐富變化。
仰視景觀容易使人情緒緊張,在療養院、醫院中不宜使用。
平視風景宜布置在視線可以延伸到較遠的地方,如公園中的安靜休息區、休養院、療養院等,此時宜在可以有平視景觀的視線區域內布置可供游人停留的點,如亭、廊、座椅、花架、廣場等。
有人所在的觀賞景物的位置叫觀賞點,要有設置觀賞點的意識。
動賞中對視線相連的景物之間的協調性有相應的要求,即從整體布局考慮具體的風景連續構圖景觀。
人眼在正常不轉頭的視域,垂直20-30度,水平45度
觀賞視距:L=視線與景物的水平距離。H=景物高度。@=視線與景物最高點的夾角。那么:L=H(@=60度)的時候,會產生脅迫感,觀賞局部,細部。 L=2H(@=45)的時候,會產生緊湊感,觀賞整體。L=2H(@=30)的時候,開闊
公園空間的轉折分為急轉(規則式)和緩轉(自然式)兩種。后者常布置花廊等物體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