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簡介:從結構規律、筆畫方向、降低升高、出格縮格、穿插避讓等五個方面詳細講解字體的結構。
本節課同學們做的筆記 點擊播放按鈕可自動定位到對應時間進行播放
1.結構規律:上緊下松,上半部分筆畫緊湊,下半部分松馳,達到視覺平衡。如果筆畫上下均衡,閱讀起來會比較吃力。古人造字的時候考慮到了眼晴舒服的問題。
1、結構規律:上下結構(上緊下松)、半包圍結構(內緊外松)、左右結構(左緊右松)
字的骨架就像人,骨架長得好看,包在上面的肉只要不調皮,就會帥、養眼。字的骨架做得好,字形就不會特別差。
做變形較大的字先把骨架做好(畫出來),但重中之重先把筆畫做好,在理解結構的基礎上把筆畫做出來,再拼接成字形。
做字不僅要看黑色部分,還要看白色部分,如果白色部分(負空間)比較好看(可以畫圓點觀察),字就做得比較成功。
做字先把骨架做好,再把肉加上(圓角、方角),先把筆畫做出來,再把筆畫拼接成一個個字形。
上緊下松,所以字的重心偏上一點。字的重心比字的中心偏高一點。
把字的外圍筆畫連起來,就是字的面積。字面越大越有視覺沖擊力,字面小就顯得秀氣。
字的筆畫可以超出字面框,但不能超過字身框。這樣才能達到視覺平衡,才能和諧統一。
漢字不全是方塊字,如:令,是菱形的。只不過它們占的比例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