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簡介:從結構規律、筆畫方向、降低升高、出格縮格、穿插避讓等五個方面詳細講解字體的結構。
本節課同學們做的筆記 點擊播放按鈕可自動定位到對應時間進行播放
穿插避讓有包裹的關系。有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路字如果一提換成一橫,字就特別傻、特別呆,就沒有穿插關系在了。
5.穿插避讓:做左右結構的字形,多一些撇捺之間的穿插關系。有退讓,如效字反文旁一撇長,交字一捺(點)就要短一點,否則,如果捺也長,兩個筆畫就交叉了,就沖突了。反文上部一撇和交字上面一捺也是這樣。這一撇和交字上面一橫也有穿插關系。
出格是字的點、撇、捺的尖筆畫超出方框外,同字包圍結構的上下左右都縮進看起來比較匹配、和諧、統一。
4.出格縮格:出格是字的四周尖角筆畫在正方形框外,縮格就是上下左右橫豎筆畫都縮進,這樣看起來字大小才一致,是因為四方字形天生有視覺膨脹的因素。這樣兩邊的字一個出格字才不會顯得小、一個縮格字才不會顯得大,兩邊大小比較一致,才匹配。
下部筆畫底部對齊時,有朝下掉的感覺。就要升高。降低也是同樣的道理。
3.降低升高。降低:如果上部有兩個筆畫,傾斜的或豎,不會兩個都頂著格子,一邊要降低一點。升高:就是下部的筆畫有一個頂著格子,兩邊的筆畫要高一點。
提和撇都是大頭。筆畫的走勢搞反了做字就會產生錯誤。
2.筆畫方向:筆畫運動軌跡。提是上小下大,撇是上大下小,都是起筆大落筆小。
左右結構的字,做字時要么三七分,要么六四分。兩邊的筆畫做得均衡就比較呆板。
左緊右松:左邊筆畫多一些,面積小一些;右邊筆畫少一些,面積大一些,比較松馳,達到了視覺的均衡。
內緊外松:半包圍,道字,右上角筆畫多一些,左下角少一些,達到了視覺的均衡。
1.結構規律:上緊下松,上半部分筆畫緊湊,下半部分松馳,達到視覺平衡。如果筆畫上下均衡,閱讀起來會比較吃力。古人造字的時候考慮到了眼晴舒服的問題。
四四方方的字天生有那種視覺膨脹感,所以要縮格;有點、撇、捺的字要稍微出格一些才能匹配
上下結構的字體:上緊下松;半包圍結構的字:內緊外松;左右結構的字:左緊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