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簡介:本節課用意為解惑,為學員們講解學習三大構成的意義何在,三大構成的內容以及學習心態和方法。
本節課同學們做的筆記 點擊播放按鈕可自動定位到對應時間進行播放
平面構成主要要求掌握點線面的構圖問題把構圖問題把具象的東西進行抽象化,研究構成的骨骼形成與規律,圖形的形態與重復、變換、組合、漸變等規律。平面構成是否學的扎實決定了后面兩門科目學習效果。
任何設計都是從“構成”開始,即設計本身的視覺形態。所謂“構成”就是研究物像與物像間的結構支架的關系。形態與形態的組合處理,以及形態視覺中的規律與非規律使用。
何為“設計”?本質上,“設計”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藝術設計與其他設計的職責一樣,所不同的是,藝術設計更多的是針對視覺元素。這些元素可能是符號、字體、圖形、家具、舞臺布景等,藝術設計就是研究這些元素的組織和創造的各種可能性和規律性。
所謂“構成”即研究物象與物象間的結構支架的關系。形態與形態的組合處理以及形態視覺中的規律與非規律使用。
任何設計都是從“構成”開始的,即設計本身的視覺形態。
所謂的“構成”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目前國際教育體系和課程設計中,并沒有完全對應“構成”的特定名詞,有的設計學院使用“二維研究、三維研究、三維研究”等名稱,∴也可以把其理解為“研究”。
構成是人類密切相關的活動,也是一種激發和拓展人類本能的最基礎教育,也是一種造型的概念,具有組成、形成等含義,是指具有視覺化和力學觀念的形態創造和基礎造型。
三大構成是什么?構成教育起源于公元1919年4月1日,現代設計教育先驅——華爾塔·格羅畢烏斯在德國韋瑪創立世界上第一所設計學院--包豪斯(Bauhaus)設計學院,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大部分。從學校教育視角,它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必修學科,是建筑、雕塑、繪畫專業的選修課程,是知識與技法相結合且具有人文性質的課程。
三大構成-設計者的必學啟蒙課 ;前言:三大構成的意義與起源:“啰嗦”有必要
立體構成:掌握通過造型外觀,邏輯分析將立體造型要素按照一定規律與法則塑造新造型,有構思能力與實施能力
色彩構成:掌握色彩三大性質(色相,明度,純度—飽和度),色彩搭配(對比、冷暖、臨近、互補),色彩調性(灰、低、中、高、亮)以及色彩情感
平面構成:掌握點線面的構圖問題,把具象抽象化,研究結構構成與規律,以及圖像形態與重復變換組合漸變規律
三大構成像語言中的語法,需要用到常規的筆,顏料,圓規,最重要的是帶著腦子,跟上老師的節奏。
色彩構成 色相 明度 純度(飽和度) 色彩搭配 對比 冷暖 鄰近 互補 色彩調性 色彩感情